信息参考
信息参考20200630
发布时间:2020/06/30 15:58

国家防总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社北京629日电(记者刘夏村)记者29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总29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时刻绷紧防汛安全弦,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各环节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当前已进入防汛抗洪关键期,国家防总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防范山洪与中小河流洪水,近期紧盯西南地区和长江下游沿岸中小河流,督促地方排查风险隐患,严密监视强降雨落区,及时转移危险区人员,全力避免人员伤亡;紧盯淮河流域、太湖流域水情变化,严密监视黄河、海河、松辽流域水情,紧盯防范洪灾的“拦、分、蓄、滞、排”和抢险救援等各项措施的实施,适时提出防范应对意见,指导协助地方开展工作;及时调运中央防汛抢险物资支援,积极主动协助地方抗洪抢险救援。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29日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进一步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在前期派出工作组的基础上,向四川、重庆、贵州等重点地区派出3个工作组指导防汛救灾工作。

据悉,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本行业防汛抗旱工作。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滚动预测预报,精准预警提醒,确保临灾预警全域覆盖、不留死角。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进一步建强抗洪抢险专业力量,时刻保持“迎战”“临战”“实战”状态。

 

9省份仍有暴雨 预警已连发28天

新京报630日讯  昨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28天发布暴雨预警。预计,62920时至3020时,四川东南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大部、湖南北部、江西中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部和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南方多地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38

6月以来,贵州、重庆、四川东北部和川西高原东部、广西中北部及湖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达300-7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8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多地出现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

629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预计62920时至3020时,四川东南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和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72日,贵州、重庆、四川南部、云南、广西西部及湖南西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贵州北部和中西部、重庆东南部、云南北部、湖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累计降雨量100-200毫米,局地250-350毫米;上述地区伴有短时强降雨(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达70毫米)和局地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受强降雨影响,629日下午至72日贵州北部和中西部、重庆东南部、四川东部、湖南西北部等地发生暴雨灾害的综合风险高。昨日,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以及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也继续发布。

气象专家提醒,在本次降雨过程中,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等地降雨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大,与前期强降雨区重叠,土壤含水量饱和,致灾风险高,公众需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及预警信息,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积涝。公众也要警惕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南方洪涝灾害致13省份78人死亡失踪

据应急管理部官网,628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四川、贵州、湖南近期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重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前期,应急管理部会同财政部向贵州、广西、广东等3()下拨中央防汛抗旱补助资金2亿元,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广西调拨帐篷、折叠床等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开展抗洪抢险救援救灾工作。近期又增派3个工作组赴四川、重庆、贵州等重点地区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据统计,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共造成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3(区、市)1216万人次受灾,78人死亡失踪,7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000余间房屋倒塌,9.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7亿元。

“副高”强致雨带稳定;西南一带季风和南下弱冷空气形成暖湿气流输送

今年61日以来,南方出现5轮强降雨过程,近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出现累计超过200毫米的降雨,70万平方公里国土出现累计超过300毫米的降雨,有5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出现累计超过500毫米的降雨,这么多雨究竟从何而来?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按降雨原因划分,我国降雨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不过,所有类型的降雨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合适的动力抬升条件以及空气中存在大量凝结核。南方降雨之所以如此猛烈、持续时间长且后劲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汽条件好。

另有气象专家解释,今年降雨的阶段性特征表现正常,但强度确实偏强,主要原因是今年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强,导致雨带比较稳定,同时从印度洋一路吹到南海一带的西南季风发展强盛,再加上东北部弱冷空气频繁南下,形成较强的暖湿气流输送,使得南方遭遇持续性强降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26-29日,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黄淮中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的强降雨,主要受到高空槽、西南涡系统的直接影响,水汽输送充沛。从72日开始,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在江汉、江淮地区降雨强度较大,与6月底的这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区域具有一定重叠,总累计降水量将较常年平均偏多1-2倍。

三峡大坝开启两个深孔加大下泄流量

629日上午,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开启了两个深孔,将出库的流量,从之前的2.5万立方米/秒左右,增加到3.5万立方米/秒左右。

三峡大坝上游的清江流域此前遭遇了强降雨天气,并导致27日和28日发生了较大的涨水过程。而根据预报,三峡水库在73日前后,将再次出现4万立方米每秒量级的入库过程。因此,为了迎战后期的洪水,腾出足够的库容,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三峡水库,开启了两个深孔,提升下泄流量,在不增加下游防洪压力的前提下,逐步降低水库的水位。

据了解,在开启两个深孔前,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为3.9万立方米/秒,水位为147.51米,超过汛限水位2.51米。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初步统计分析,通过实施三峡及清江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实现了削减长江上游来水与清江洪水错峰,避免了荆江河段水位超警。

 

武汉启动城市排渍Ⅲ级应急响应重庆暴雨致21万余人受灾

新华社北京629日电 29日,多日持续降雨使重庆、武汉受到影响,武汉启动城市排渍Ⅲ级应急响应,重庆21万余人因暴雨受灾。

6288时至6298时,武汉市普降大暴雨,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65.9毫米,全市多处路段出现渍水。据武汉市气象部门预报,后续武汉市仍将有暴雨发生。为确保城市安全,根据《武汉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规定,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城市排渍Ⅲ级应急响应(黄色)

据武汉交管部门通报,截至6297时,武汉市渍水路段共有13处,渍水给武汉市部分路段交通带来压力。记者在紫阳东路中山路口、洪山路东一路口、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入口等处看到,这些路段受渍水影响较大,交警在现场指挥、疏导交通。

武汉市相关单位正开展渍水抢排、交通疏导、抢险救援、山洪滑坡防范等相关工作,重点保障交通主干道畅通,保障隧道、地铁等安全运行。

记者29日从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重庆市自626日以来遭遇连续强降雨过程,导致21万余人受灾,当地已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据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监测,6288时至298时,重庆市东南部普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受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乌江彭水()站出现最高达225.40米的超警戒水位洪水。

截至62910时,此次强降雨已造成重庆黔江、綦江、武隆、彭水等25个区县的267个乡镇(街道)218953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4722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659人。

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于2811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加大城乡积涝地带、水利工程、水电站、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域、旅游景区、交通干线、地下空间等重点防洪区域的巡查力度,加强对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对口帮扶救助,及时调集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参与抗洪抢险,做好受威胁区域人民群众的疏散转移安置。

 

特大暴雨为何突降冕宁?未来如何科学应对

科技日报630日电 62618时至27日凌晨1时,一场持续7个多小时的特大暴雨突袭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北部地区,截至2816时,此次特大暴雨灾害已造成12人遇难、10人失联。目前,当地已设立4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受灾群众2100余人。这场特大暴雨为何突降冕宁?未来应如何做好防范工作?29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相关专家。

这场特大暴雨来自何处?“受印度洋方向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四川山区易发生暴雨天气且多集中在7月以后。然而,今年的暴雨较往年来得更早。”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成都山地所研究员陈宁生说,根据往常经验,此次暴雨可能持续时间较长,需做好充足的抢险避险及预防工作。

据相关气象数据显示,暴雨发生当天,冕宁县高阳街道灵山景区降雨量达到了211毫米,彝海镇大马乌村降雨量为107.5毫米。而根据气象学惯例,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此次冕宁县暴雨降水总量已总计超过400多毫米,且造成了严重的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从灾害程度上来说,其已经超过了暴雨的范畴,属于特大暴雨。”陈宁生说。

成都山地所总工程师、研究员游勇表示,这种特大暴雨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暴发比较突然,很难发现征兆;二是从发生到快速蔓延,只需十几分钟到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非常短;三是极易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记者了解到,冕宁此前曾多发泥石流等灾害。20119月该县拖乌乡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3个村、9个组、300多户、1500多人受灾;20187月冕宁再次发生暴雨引发泥石流,导致617人被困,最终由于抢险及时,全部人员成功避险。

为何冕宁县泥石流事故频发?“这主要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有关。”陈宁生说,一方面冕宁县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处,处于地震频发区,这使得冕宁县地质结构相对较为疏松,一遇到暴雨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进而引发泥石流;另一方面,该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冬春季多干旱造成土地开裂,遇到夏季暴雨容易发生大规模水土流失,这就为雨季到来后的泥石流崩塌创造了条件。

未来如何进行科学预防和避险?游勇认为,防范工作须主要做到三点:首先,当地相关部门要加强预警意识,进一步落实优化国家“群防技防”的避险机制;其次,要善于掌握总结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征兆,及时进行信息公布;最后,群众要掌握一定的避灾知识。“一旦发生泥石流,如何逃离、往什么地方跑,都要心中有数。此外,由于泥石流一般晚上发生,平时也要准备好手电筒等应急装备。”他说。

 

海南连续9天发布高温四级预警 进入7月将有所缓解

中新网海口629日电 (尹海明吴洁飞吴春娃)海南省气象局291610分继续发布高温四级预警,预计30日白天有9个市县的大部分乡镇将出现37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这是自621日以来,海南连续第九天发布高温四级预警。

记者29日从海南省气象台了解到,上周(622日~28),海南全岛连续出现大范围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西北半部地区3639℃,东南半部地区3336℃。超过37℃以上的城区有:澄迈(39.2)、昌江(38.7)、儋州(38.3)、临高(38.2)、白沙(38.1)、屯昌(37.7)和海口(37.2),个别乡镇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最高为儋州市中和镇41.8℃。

据海南气象部门介绍,在干旱方面,截至628日,海南白沙、定安和东方为特旱,昌江为重旱,屯昌、澄迈、海口、琼中和琼海为中旱,五指山、临高、文昌和三亚为轻旱,其余市县处于无气象干旱状态。与622日相比,定安和东方由重旱转为特旱,儋州由中旱转为无旱,屯昌、澄迈和琼海由轻旱转为中旱,琼中由无旱转为中旱,五指山、临高和文昌由无旱转为轻旱。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本周前期(629日~30)海南岛西北半部地区仍维持37℃以上的高温天气;中、后期(71日~5)全岛降水普遍增多,高温天气有所缓解。

629日至30日,受西南气流影响,海南全岛晴间多云,西北半部局地午后有雷阵雨,南部地区有分散小阵雨或雷阵雨。最高气温西北半部地区3639℃,局地可达40℃,东南半部地区3235℃,局地可达37℃。

71日至5日,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海南岛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东部和南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高温天气有所缓解,最高气温北半部地区3336℃,南半部地区2932℃。

海南省气象部门本周农事建议:本周前期,海南岛西北半部地区仍维持高温天气,晚稻应做好田间管理,防止高温天气灼伤晚稻幼苗;胶园应及时清理杂草,增加林内通风,降低橡胶林温度。中、后期降水增多,晚稻田、低洼地区果树应加大排水力度,避免水淹,同时加强病害防治。()

 

38.9摄氏度 台北现124年来同期最高温

新华社台北629日电(记者吴济海、傅双琪)台湾气象部门观测显示,29日午后台北市气温升至38.9摄氏度,创台北气象站设站124年来6月的最高温纪录。

气象局分析,因太平洋高压及西南风沉降影响,全台当天都是晴朗炎热天气。台北因盆地效应,下午115分,气温飙升到38.9摄氏度,是台北测站设站以来的6月最高温。

中午时分,记者在台北市区户外明显感受到热浪袭人,路边行人不多,不少人打着遮阳伞防晒降温。

当天,新北市、新竹县、台中市、彰化县、高雄市午后气温都超过36摄氏度。气象部门发布13县市高温灯号。